भारत

印度
Dey.sandip - CC BY-SA 3.0 Lincon Mishra - CC BY-SA 3.0 Karthik Easvur - CC BY-SA 4.0 Adeelyousuf00 - CC BY-SA 3.0 Clt13 at English Wikipedia - CC BY-SA 3.0 Gktambe at English 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Matthew T Rader - CC BY-SA 4.0 Arne Hückelheim 2010-09-21 12:41:53 This is a cropped in which the glare has been lessened - CC BY-SA 4.0 John Hill - CC BY-SA 3.0 Pk Pratham ( Pratik Patel ) - CC BY-SA 4.0 Karthik Easvur - CC BY-SA 4.0 Lodo from Moscow, Russia - CC BY-SA 2.0 Chitranshi - CC BY-SA 3.0 Knowledge Seeker - Public domain Lincon Mishra - CC BY-SA 3.0 Vulpes-bengalensis - CC BY-SA 4.0 Vulpes-bengalensis - CC BY-SA 4.0 Andrew Dawes - CC BY-SA 2.0 Vulpes-bengalensis - CC BY-SA 4.0 Vivek Ganesan - CC BY-SA 4.0 Varun Shiv Kapur from New Delhi, India - CC BY 2.0 IM3847 - CC BY-SA 4.0 Arun Sinha from India - CC BY 2.0 rohit gowaikar - CC BY-SA 2.0 Eric Laurent from Le Havre, FRANCE - CC BY 2.0 Abdulmulla official - CC BY-SA 4.0 Dinesh Valke from Thane, India - CC BY-SA 2.0 Knowledge Seeker - Public domain TheSereneRebel - CC BY-SA 4.0 Puja Rakshit - CC BY-SA 4.0 Rangan Datta Wiki - CC BY-SA 4.0 Neeraj Rane - CC BY-SA 4.0 Puja Rakshit - CC BY-SA 4.0 Gktambe at English 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Shaswat Nimesh - CC BY-SA 4.0 Carlos Adampol Galindo from DF, México - CC BY-SA 2.0 Mangesh R Pawar - CC BY-SA 4.0 Ashwin Kumar from Bangalore, India - CC BY-SA 2.0 Haoreima - CC BY-SA 4.0 Pk Pratham ( Pratik Patel ) - CC BY-SA 4.0 Kevin Standage ([email protected]) INDIAN TRAVEL PHOTOGRAPHY - CC BY-SA 2.0 Swaminarayan Sanstha - CC BY-SA 3.0 Pramyabala - CC BY-SA 4.0 Iamritwikaryan - CC BY-SA 4.0 KGBedits - CC BY-SA 4.0 http://en.wikipedia.org/wiki/User_talk:Vinayreddym - Public domain IM3847 - CC BY-SA 4.0 Photo Dharma from Sadao, Thailand - CC BY 2.0 Srikar.agnihotram - CC BY-SA 3.0 Gaurhav H. Atri - CC BY-SA 2.0 9to5iOS - CC BY-SA 4.0 Ananthakrishnan523 - CC BY-SA 4.0 Andrew Dawes - CC BY-SA 2.0 Carlos Adampol Galindo from DF, México - CC BY-SA 2.0 Andrew Dawes - CC BY-SA 2.0 R.K.Lakshmi - CC BY-SA 4.0 Nkodikal - CC BY 3.0 No images

上下文 印度

印度共和国(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面积位列世界第七,是亞洲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實際控制领土面积约316万平方公里。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首位,截至2022年12月印度拥有14亿170萬人口,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印度现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境內民族和种族繁多,印度人中的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各族群都拥有各自的语言文字,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作為共同語言使用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度地位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準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多信仰的国家,号称“宗教博物馆”,世界主要宗教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古印度,而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作为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也有1亿8千万信徒,自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次大陆,公元10世纪后北印度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的莫卧儿王朝几乎征服整个次大陆。印度是公认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聯合國、世界贸易组织、大英國協、金砖五国、四國聯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印度被视为潜在超级大国之一。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阅读全文

印度共和国(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面积位列世界第七,是亞洲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實際控制领土面积约316万平方公里。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首位,截至2022年12月印度拥有14亿170萬人口,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印度现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境內民族和种族繁多,印度人中的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各族群都拥有各自的语言文字,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作為共同語言使用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度地位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準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多信仰的国家,号称“宗教博物馆”,世界主要宗教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古印度,而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作为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也有1亿8千万信徒,自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次大陆,公元10世纪后北印度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的莫卧儿王朝几乎征服整个次大陆。印度是公认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聯合國、世界贸易组织、大英國協、金砖五国、四國聯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印度被视为潜在超级大国之一。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羅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更多关于 印度

基本信息
  • 本地名称 भारत
  • 调用代码 +91
  • 互联网域名 .in
  • Mains voltage 230V/50Hz
  • Democracy index 6.61
Population, Area & Driving side
  • 人口 1326093247
  • 区域 3287263
  • 驾驶侧 left
历史
  • 印度存在过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古印度在印度河的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之一,最迟在公元前2500年,位于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河流域就有古代印度人创造的文明,由于最早发现该文明遗址的地方位于现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所以这个文明也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或者哈拉帕文明。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不过该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时候突然衰落,印度河流域文明崩解,其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字也衰亡,无人能懂。導致古印度文明衰落中断的原因至今在考古界则莫衷一是。[1]近代基因研究显示印度人彼此的基因差异较小,可能是在古代遭遇过大天灾使人口大幅减少的缘故。另有一些专家认为主因是印度河流域的大洪水或發生乾枯。[2]

    公元前1500年左右,自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族群入侵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北部的恒河流域,在之后的数世纪中,雅利安人逐渐定居并从事农业活动。雅利安人带来的外来语言取代了当地语言,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而这一文明相对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文明而言晚了几个世纪,故与之相对地,一般称之为恒河文明。雅利安人入侵后,为了区别本地土著和雅利安人,种姓制度慢慢开始在印度盛行。

     
    阿旖陀石窟壁画。阿育王时始建。其壁画被视为佛教艺术的经典

    公元前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一除南印度迈索尔地区以外的整个印度半岛。但阿育王死后,孔雀王朝走向衰落。此后印度就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列国的时代。其中贵霜帝国和笈多王朝曾短暂统一过北印,各种宗教在这段时期开始兴起,包括印度教和起源于尼泊尔的佛教;这个时期也是印度科学、艺术与文化的黄金时期。

    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入侵印度,引进了伊斯兰文化,不过发迹于摩羯陀的波罗王朝曾在770-850年间短暂统一过北印度。12世纪开始,来自于今阿富汗的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在1148年反叛伽色尼王朝建立的古尔王朝大规模入侵北印,攻占了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并且向南推进到纳尔默达河,之后衍生出了了德里苏丹国,自13世纪的德里苏丹国开始印度歷史有了較確切的的史料記錄。德里苏丹国在经历图格鲁克王朝的顶峰之后开始衰落,无力控制庞大的印度南部,加上帖木儿的入侵导致衰落,印度逐渐又进入了列国的时代。

    15世纪末,渡海而来的欧洲商人逐渐开始认识到印度的重要性,并积极在此开辟殖民地。德里苏丹国瓦解后,同样是来自中亚的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1526年攻灭印度德里苏丹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建立了莫卧儿帝国,经历胡马雍,阿克巴,贾汉吉尔,沙贾汗,到奥朗则布时代达到顶峰,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但是,莫卧儿帝国的统治同样因宗教冲突而迅速衰落,与此同时,强大的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西方殖民者却蜂拥踏上印度这块大陆,并为争夺印度而发生激烈的冲突。1757年,莫卧儿帝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之间爆发了普拉西战役,印度因战败而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功掌握了印度全境的统治权,只余少数地区由葡萄牙及法国统治。1857年,印度全境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残暴的英国殖民者,但很快被镇压。不过印度也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治转为由英国直接统治,成立印度政府,并结束了名义上还存在的莫卧儿帝国。

    ...阅读全文

    印度存在过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古印度在印度河的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之一,最迟在公元前2500年,位于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河流域就有古代印度人创造的文明,由于最早发现该文明遗址的地方位于现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所以这个文明也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或者哈拉帕文明。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不过该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时候突然衰落,印度河流域文明崩解,其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字也衰亡,无人能懂。導致古印度文明衰落中断的原因至今在考古界则莫衷一是。[1]近代基因研究显示印度人彼此的基因差异较小,可能是在古代遭遇过大天灾使人口大幅减少的缘故。另有一些专家认为主因是印度河流域的大洪水或發生乾枯。[2]

    公元前1500年左右,自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族群入侵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北部的恒河流域,在之后的数世纪中,雅利安人逐渐定居并从事农业活动。雅利安人带来的外来语言取代了当地语言,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而这一文明相对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文明而言晚了几个世纪,故与之相对地,一般称之为恒河文明。雅利安人入侵后,为了区别本地土著和雅利安人,种姓制度慢慢开始在印度盛行。

     
    阿旖陀石窟壁画。阿育王时始建。其壁画被视为佛教艺术的经典

    公元前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一除南印度迈索尔地区以外的整个印度半岛。但阿育王死后,孔雀王朝走向衰落。此后印度就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列国的时代。其中贵霜帝国和笈多王朝曾短暂统一过北印,各种宗教在这段时期开始兴起,包括印度教和起源于尼泊尔的佛教;这个时期也是印度科学、艺术与文化的黄金时期。

    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入侵印度,引进了伊斯兰文化,不过发迹于摩羯陀的波罗王朝曾在770-850年间短暂统一过北印度。12世纪开始,来自于今阿富汗的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在1148年反叛伽色尼王朝建立的古尔王朝大规模入侵北印,攻占了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并且向南推进到纳尔默达河,之后衍生出了了德里苏丹国,自13世纪的德里苏丹国开始印度歷史有了較確切的的史料記錄。德里苏丹国在经历图格鲁克王朝的顶峰之后开始衰落,无力控制庞大的印度南部,加上帖木儿的入侵导致衰落,印度逐渐又进入了列国的时代。

    15世纪末,渡海而来的欧洲商人逐渐开始认识到印度的重要性,并积极在此开辟殖民地。德里苏丹国瓦解后,同样是来自中亚的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1526年攻灭印度德里苏丹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建立了莫卧儿帝国,经历胡马雍,阿克巴,贾汉吉尔,沙贾汗,到奥朗则布时代达到顶峰,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但是,莫卧儿帝国的统治同样因宗教冲突而迅速衰落,与此同时,强大的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西方殖民者却蜂拥踏上印度这块大陆,并为争夺印度而发生激烈的冲突。1757年,莫卧儿帝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之间爆发了普拉西战役,印度因战败而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功掌握了印度全境的统治权,只余少数地区由葡萄牙及法国统治。1857年,印度全境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残暴的英国殖民者,但很快被镇压。不过印度也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治转为由英国直接统治,成立印度政府,并结束了名义上还存在的莫卧儿帝国。

     
    英属印度的政治地图(1939年以后)

    联合王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2/5(有些省里也有土邦)。总之,印度虽然是一个由联合王国统治的庞大殖民地帝国,可是,印度其实是分为英属印度和土邦印度两部分,造成了奇特的国中之国的现象。1877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帝国的皇帝,1911年,印度帝国的首都也由加尔各答迁往德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印度军队在英国军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甘地(1869-1948)

    随着印度现代化的缓慢深入,一部分印度上层文化人意识到由英国统治带来的巨大耻辱,民族主义逐渐开始流行,一些印度知识分子于1885年成立了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该党于1920年重组,由主张独立的莫罕达斯·甘地获得领导权,并开展了一系列谋求印度独立的不合作运动。然而,英国殖民者利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矛盾制造分裂,使得印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的矛盾日益难以调和。之后,代表穆斯林利益的全印穆斯林联盟(简称穆盟)成立,穆罕默德·阿里·真纳成为该党领袖,印度的两大教派逐渐失去了团结的可能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实力迅速衰落,由于民族主义国家思想的兴起和印度人民不合作运动的广泛开展,遂准许印度独立。但此时印度的穆斯林已经开始谋划建立单独的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英国和甘地都无力改变印度社会已经分裂的现实,只得同意独立后的印度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度在与巴基斯坦分治后实现独立,但仍然留在英联邦内,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这块亚洲次大陆最终被分成以印度教为主的「世俗」印度以及较小的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

    独立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执政的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外交上奉行不结盟政策,独立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集团之外。

    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先后通过归并、改组以及对土邦王公实行赎买政策,最终消灭了印度境内分裂割据的土邦国。同时在独立后第一年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得到克什米尔约2/3的领土。1949年6月初,印度派兵进驻锡金,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1950年12月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派驻锡金的首席行政官行使首相职权,并派政治专员对锡金的国防、外交和经济进行全面的控制。后在1975年锡金被印度正式吞并。1959年印度接纳达赖喇嘛丹增嘉措,中印两国开始交恶。1961年与葡萄牙爆发战争得到果阿。1962年由于印军开始进入中印边界主权争议地区建立军事哨所,爆发中印边境战争,扩张态势受挫。1965年和1971年与巴基斯坦先后两次爆发大规模战争,其中1971年印巴战争印度大获全胜,「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独立,宣布成立孟加拉国。1974年印度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而1998年的核试验促使巴基斯坦也在同年进行了自己的核试验。

    此后印度政治经济缓慢发展,加上国内教派冲突频仍,国家长期经济干预造成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1991年,印度总理拉奥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印度经济慢慢步入快车道。然而受制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瓶颈,印度的产业工人和工业发展缓慢,强大的工会和严格的劳工法也限制了外来投资。

    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直存在争端,但是自2002年开始的双边会谈和互信措施的建立正在减弱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在目前印度的经济成就引人注目,然而也面临了多项挑战,例如严重的人口过剩、环境恶化、大量的贫穷人口以及印度国内的种族以及宗教冲突。印度的经济在过去十年已经大幅增长。

    ^ 10 Civilizations That Disappeared Under Mysterious Circumstances. [2017-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5).  ^ 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2017-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5). 
    显示更少

短语手册

你好
नमस्ते
世界
दुनिया
你好世界
नमस्ते दुनिया
谢谢
आपको धन्यवाद
再见
अलविदा
是的
हाँ
नहीं
你好吗?
क्या हाल है?
好的,谢谢
ठीक धन्यवाद
多少钱?
यह कितने का है?
शून्य
एक

附近哪里可以睡 印度 ?

Booking.com
489.934 总访问量, 9.198 兴趣点, 404 备份路径, 99 今天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