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文 阿尔巴尼亚

阿爾巴尼亞共和国(阿爾巴尼亞語:Republika e Shqipërisë),通稱阿爾巴尼亞,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爾幹半島西南部的国家。阿爾巴尼亞西隔亞得里亞海和奥特朗托海峡與義大利相望,南面與希臘接壤,東臨北馬其頓,東北毗邻科索沃,北接蒙特內哥羅。首都是地拉那,其國際代碼為AL。在冷戰時期,阿爾巴尼亞是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為歐洲中最不發達和收入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但在近年已有顯著的改進。

在2009年,阿爾巴尼亞正式加入北約。在2014年6月,欧盟接纳阿爾巴尼亞为歐盟候選國,而在2018年6月,歐盟批准阿爾巴尼亞於2019年6月展開入盟談判。

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雄鷹,沿自15世紀抵抗鄂圖曼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印章。雄鷹是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象徵,故此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之稱。

更多关于 阿尔巴尼亚

基本信息
  • 本地名称 Shqipëria
  • 调用代码 +355
  • 互联网域名 .al
  • Mains voltage 220V/50Hz
  • Democracy index 6.11
Population, Area & Driving side
  • 人口 2793592
  • 区域 28748
  • 驾驶侧 right
历史
  • 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是伊利里亞人,距今四千年前后或已在该地生活。伊利里亞人属于印欧民族,不过也有学者持不同见解。

    阿尔巴尼亚曾是古希腊殖民地。公元前两世纪罗马开始进攻希腊,阿尔巴尼亚在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4世纪末先后被东罗马帝国和斯拉夫人占领。1415年起受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

    獨立初期的阿爾巴尼亞

    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后,阿爾巴尼亞在奥匈帝國的扶植下,11月28日宣布獨立,其目的是阻止塞爾维亞取得進出亞德里亞海的出海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被奥匈、義、法軍占領。1920年8月義大利撤離阿爾巴尼亞。

    1924年12月艾哈迈德·佐格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四年後他自封為王,倚靠軍隊並開啟14年的個人獨裁。[1]之後阿爾巴尼亞在二戰前夕先被義大利王國占領。1943年義大利投降后,纳粹德國佔領該國。恩維爾·霍查領導的阿爾巴尼亞共產黨参與了抵抗運動並成為阿爾巴尼亞人主要的抵抗軸心國力量。1944年底,阿爾巴尼亞全國獲得解放。

    ...阅读全文

    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是伊利里亞人,距今四千年前后或已在该地生活。伊利里亞人属于印欧民族,不过也有学者持不同见解。

    阿尔巴尼亚曾是古希腊殖民地。公元前两世纪罗马开始进攻希腊,阿尔巴尼亚在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4世纪末先后被东罗马帝国和斯拉夫人占领。1415年起受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

    獨立初期的阿爾巴尼亞

    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后,阿爾巴尼亞在奥匈帝國的扶植下,11月28日宣布獨立,其目的是阻止塞爾维亞取得進出亞德里亞海的出海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被奥匈、義、法軍占領。1920年8月義大利撤離阿爾巴尼亞。

    1924年12月艾哈迈德·佐格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四年後他自封為王,倚靠軍隊並開啟14年的個人獨裁。[1]之後阿爾巴尼亞在二戰前夕先被義大利王國占領。1943年義大利投降后,纳粹德國佔領該國。恩維爾·霍查領導的阿爾巴尼亞共產黨参與了抵抗運動並成為阿爾巴尼亞人主要的抵抗軸心國力量。1944年底,阿爾巴尼亞全國獲得解放。

     
    二戰時被義大利占領的阿爾巴尼亞
    社会主义時期的阿爾巴尼亞

    1944年10月20日,成立阿尔巴尼亚民主政府。1946年1月10日,废除君主制,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12月28日,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在霍查執政期間,陸續與東方集團和其它社会主义國家建立友好關係。阿尔巴尼亚曾经接受了以上各国大量的经济和物资援助,其後卻因恩維爾·霍查認為南斯拉夫、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三個國家正在走修正主义道路,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国家,而在后来分别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初陸續斷絕与这三個国家的来往,再加上當時的阿爾巴尼亞政府一直進行封閉所有國境行動,因而導致這段時期的阿爾巴尼亞一度陷入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局面。

    1990年,阿尔巴尼亚自劳动党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拉米茲·阿利雅的政府开始推行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对自由經濟、反对派、宗教、媒体的严厉管制逐渐放宽,開放曾封閉已久的國境和旅遊業,与苏联和美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並先后于1990年7月和1991年3月15日与苏联和美国复交。

    实行多党制初期的阿爾巴尼亞

    1991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宣布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同年4月26日,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是东欧所有社会主義国家中最后一个结束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国家,并意味着阿尔巴尼亚结束了持续46年的极左霍查主义统治。1992年,阿爾巴尼亞當局删除了阿尔巴尼亚国旗上象征共产主义的金边红色五角星。

    但是在阿爾巴尼亞政府推行民主化之初,国家的经济问题依然严峻,而有组织犯罪加上与塞爾維亞的紧张关系,科索沃战爭及难民等也曾經是阿國社會所面對的严重问题。阿爾巴尼亞政府正積極地处理过高的失业率、普遍的贪污、荒废的基础设施、强大的与高层政府官员有关联的有组织犯罪网络以及政敌的分裂,現在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997年,阿尔巴尼亚因多個金字塔騙局組織破產,造成嚴峻的經濟問題,發生大规模骚乱。民眾认为政府無力解決問題,官員們更有可能是為了利益而成為騙局背後的推手。問題愈演愈烈,後來更演变成内战。动乱最终被由法国、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奥地利、丹麦等8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维和部队平息。[2]

    現今的阿爾巴尼亞

    2009年4月,阿尔巴尼亚與克羅地亞共同加入北约,加入北約後更為亲西方親美國路線及奉行資本主義,并与共产主义切割,亦因如此與俄羅斯關係頗為惡劣,加入北約後標誌著阿尔巴尼亚完全成为西方阵營的一部分。

    2014年6月,欧盟已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並於2022年7月開始展開加入歐盟談判,目前正過渡至審查完成階段。

    历任阿爾巴尼亞领袖
    乔治·卡斯特里奥蒂·斯坎德培(1405-1468) 

    乔治·卡斯特里奥蒂·斯坎德培(1405-1468)

    伊斯梅尔·捷马利(1844-1919) 

    伊斯梅尔·捷马利(1844-1919)

    恩维尔·霍查(1908-1985) 

    恩维尔·霍查(1908-1985)

    萨利·贝里沙(1944-) 

    萨利·贝里沙(1944-)

    雷杰普·迈达尼(1944-) 

    雷杰普·迈达尼(1944-)

    阿尔弗雷德·莫伊休(1929-) 

    阿尔弗雷德·莫伊休(1929-)

    巴米尔·托皮(1957-) 

    巴米尔·托皮(1957-)

    布亚尔·尼沙尼(1966-2022) 

    布亚尔·尼沙尼(1966-2022)

    伊利爾·梅塔(1969-) 

    伊利爾·梅塔(1969-)

    巴伊拉姆·贝加伊(1967-) 

    巴伊拉姆·贝加伊(1967-)

    ^ Ian Kershew著、林華譯. 地獄之行:1914-1949.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2月: 202. ISBN 978-7-5086-8300-3.  ^ 1997年3月28日 阿尔巴尼亚发生骚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人民网,2003.03.28
    显示更少

短语手册

你好
Përshëndetje
世界
Botë
你好世界
Përshendetje Botë
谢谢
Faleminderit
再见
Mirupafshim
是的
po
Nr
你好吗?
Si jeni?
好的,谢谢
Mire faleminderit
多少钱?
Sa kushton?
Zero
Një

附近哪里可以睡 阿尔巴尼亚 ?

Booking.com
487.370 总访问量, 9.187 兴趣点, 404 备份路径, 3 今天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