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楼和钟楼,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最北端,是明清北京城的报时建筑。两座楼原建于元朝至元九年(1272年),明朝永乐年间于今天的位置重建。此后鼓楼和钟楼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每天戌时定更,此后二更至四更时每个时辰敲一次钟,寅时亮更。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后,钟鼓楼不再报时,鼓楼被先后改造为图书馆和教育馆,而钟楼则先后被当做电影院和仓库使用。1983年后,钟楼和鼓楼得以重修并恢复原状,2001年重新恢复暮鼓晨钟传统。1996年,北京鼓楼和钟楼被列为全国...阅读全文
北京鼓楼和钟楼,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最北端,是明清北京城的报时建筑。两座楼原建于元朝至元九年(1272年),明朝永乐年间于今天的位置重建。此后鼓楼和钟楼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每天戌时定更,此后二更至四更时每个时辰敲一次钟,寅时亮更。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后,钟鼓楼不再报时,鼓楼被先后改造为图书馆和教育馆,而钟楼则先后被当做电影院和仓库使用。1983年后,钟楼和鼓楼得以重修并恢复原状,2001年重新恢复暮鼓晨钟传统。1996年,北京鼓楼和钟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和钟楼始建于元朝至元九年(1272年),鼓楼当时的名字叫齐政楼[a]。钟楼和鼓楼在建成不久后先后被大火焚毁,大德元年(1297年)鼓楼得以重建。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皇宫位置比元朝偏东,鼓楼也随之迁址,现在的鼓楼位于元代大都城中心阁的旧址之上,当年在鼓楼北侧,也就是元代钟楼的基址上重建了钟楼。钟楼建成后不久再次被火焚毁。嘉靖十八年(1539年)时,鼓楼被雷击毁,不久后重修。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钟楼,历时十二年建成。但在乾隆年间时鼓楼被毁。嘉庆五年(1800年)和光绪二十年(1894年)鼓楼得以重修。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曾严重毁坏鼓楼上的文物。[1]:57,316-317[2]:122-124[3]:140[4]:777-778
近代中华民国时期,1924年,鼓楼不再报时后,其内的鼓大多数丢失,一度仅剩一面鼓,上面还有八国联军留下的刀痕。1924年,京兆尹薛笃弼将鼓楼改称为明耻楼,并在上面开办了京兆普通图书馆,同时还开设有展览,包括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的图片和模型。不久后新任京兆尹李谦六将鼓楼更名为齐政楼。1925年时,鼓楼上开办京兆通俗教育馆,鼓楼台基的四个券门和一个中心厅被改为陈列室,其余四个券门建立了书报阅览室和民众问事代书处,鼓楼和钟楼之间还开设了儿童体育场和成人体育场,而钟楼则被改为了教育馆的附设电影院。1936年,鼓楼上改为第一民众教育馆,教育馆附设儿童运动场。卢沟桥事变后,鼓楼被伪政府改为北平特别市新民教育馆,但因和日本方面教育观念相冲突而很快停办,钟楼内的电影院也随之停办。抗战胜利后,鼓楼改为北平市第一民众教育馆,钟楼内的影院也被恢复。[1]:316-317[2]:122-124[5]:225-228
现代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北平后,将鼓楼改为北平市第一人民教育馆,馆内陈列品和图书均为审查之后的馆内原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鼓楼和钟楼归东城区文化馆使用,其中钟楼被作为仓库使用。1957年,鼓楼和钟楼分别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钟楼和鼓楼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1983年,钟楼上的永乐十八年造的钟由于音质不佳而被移入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并换上了一口同样造于永乐年间的钟。1983年年底,东城区文化馆从鼓楼迁出。198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鼓楼和钟楼,1986年出资修缮了钟楼,钟鼓楼文物管理所成立。1987年鼓楼正式对外开放,1989年钟楼正式对外开放[1]:316-317[2]:122-124[3]:140-142[5]:226-228[4]:777-778。1996年,北京钟楼和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013年,鼓楼北侧的红漆铁门因年久失修被换上了黑漆木门,但这次更换并未报北京市文物局审批。北京市文物局得知消息后勒令钟鼓楼文物管理所恢复原貌[7]。
^ 1.0 1.1 1.2 1.3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on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2.0 2.1 2.2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two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3.0 3.1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thre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4.0 4.1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fiv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5.0 5.1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four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six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nin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引证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标签或{{efn}}模板,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标签或{{notelist}}模板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