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York City

( 纽约 )

纽约市(英語:The City of New YorkNew York City,缩写为 NYC),通稱紐約(英語:New York),位於美國紐約州南端(非纽约州首府),為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紐約也被稱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和「世界首都」。

纽约位於美國東北部,濱臨大西洋海岸,坐拥世界上最大天然港口之一的纽约和紐澤西港。纽约市共有曼哈頓区、皇后区、布魯克林区、布朗克斯區、斯塔滕岛区等5个行政區,每一个行政区也各自是纽约州的一个。1898年,五个行政区合并为现在的纽约市。紐約也是全美國人口最密集的主要城市,2012年有8,336,697人居住于302.64平方英里(78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纽约都市区在全美的都會區中也高居第一,人口达到1980万,同时也是全美最大的联合统计区的一部分,在大区中人口达到2340万。纽约也是美國语言和人口族群最为多元化的城市,在此使用的语言达到800种,而在2005年,全市有36%的人口是非美国出生的。

纽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624年,荷兰殖民者在这时候在此地建立贸易站,名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纽约及其周边...阅读全文

纽约市(英語:The City of New YorkNew York City,缩写为 NYC),通稱紐約(英語:New York),位於美國紐約州南端(非纽约州首府),為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紐約也被稱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和「世界首都」。

纽约位於美國東北部,濱臨大西洋海岸,坐拥世界上最大天然港口之一的纽约和紐澤西港。纽约市共有曼哈頓区、皇后区、布魯克林区、布朗克斯區、斯塔滕岛区等5个行政區,每一个行政区也各自是纽约州的一个。1898年,五个行政区合并为现在的纽约市。紐約也是全美國人口最密集的主要城市,2012年有8,336,697人居住于302.64平方英里(78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纽约都市区在全美的都會區中也高居第一,人口达到1980万,同时也是全美最大的联合统计区的一部分,在大区中人口达到2340万。纽约也是美國语言和人口族群最为多元化的城市,在此使用的语言达到800种,而在2005年,全市有36%的人口是非美国出生的。

纽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624年,荷兰殖民者在这时候在此地建立贸易站,名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纽约及其周边地区为英国所占。美國建國後,紐約在1785年—1790年為首都,1790年,纽约取代费城成为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市的标志自由女神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迎接了数百万移民的到来,它同时也是美国及其民主制度的象征。

每年来到纽约的游客达到5500万,许多区域和地标为人们所熟知。不同媒体還將紐約选为世界上被拍照最多的城市。時報廣場位于百老汇剧院区枢纽,有“美國十字路口”之譽,是世界上行人来往最密集的步行地段之一和世界娱乐产业的中心之一。城中的许多桥梁、高楼和公园世界闻名。纽约的金融区以曼哈顿下城的华尔街为龙头,有世界金融中心之稱,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按上市公司市值)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位于此地。曼哈顿的房地产是世界上最为昂贵的之一,其唐人街是西半球最为密集的华人聚居地。纽约地铁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之一,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服务。纽约同时还是许多高等学府的所在地,其中包括常春藤聯盟的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纽约大学這兩所世界排名前30的学校。

早期历史

在前殖民时期,纽约现今所在的地区为阿尔冈昆部落所居。勒納佩人英语Lenape是其中的一支,他们居住在斯塔滕岛、长岛西部(包括现今的布鲁克林区和皇后区)、曼哈顿及下哈德逊河河谷(包括布朗克斯区)[1]。

1524年,喬瓦尼·達韋拉扎諾成为第一个历史记载的造访纽约的欧洲人。達韋拉扎諾是一名来自佛罗伦萨的探险者,效忠于法国。他乘着太子妃号英语La Dauphine进入今日的纽约港区,宣布此地为法国所有,并将之命名为新昂古莱姆Nouvelle Angoulême)[2]。

西班牙探索者在葡萄牙人埃斯特万·戈麦斯英语Estêvão Gomes(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带领下于1525年到达纽约港,并探索哈德逊河河口。他将之命名为“圣安东尼奥河”(Rio de San Antonio)。河流封冻使他无法继续向上游探索,于是他于8月返回西班牙。在他的探索指引下,1527年的西班牙皇家地图英语Padrón Real成为第一张科学描绘北美东海岸的世界地图。为了纪念他的贡献,这张地图将今美国东北部称作“埃斯特万·戈麦斯地”[3]。

1609年,英国探险者亨利·哈德逊在帮助荷兰东印度公司探索西北水道寻找通往东洋航路的过程中将半月号驶入纽约港,从而重新发现这一地区[4]。他将通往内陆的水路称为“北河”,即今日的哈德逊河。他认为这是一条通往海洋的支流,于是一直航行到今日的纽约州州府奥尔巴尼,但发现河道逐渐变窄且盐水逐渐消失,证明这条河流并不通往海洋,于是转航回到下游。他在这一地区探索了十日,并宣布此地为他的雇主所有。1614年,荷兰将鳕鱼角和特拉华湾之间的区域归为己有,称之为“新尼德兰”(Nieuw-Nederland)[5]。

 新阿姆斯特丹位于今曼哈顿下城,1664年英格兰夺取此地,更名为“纽约”

1624年,荷兰人在總督島建立皮草贸易点,由此欧洲人在新尼德兰开始正式的永久居留。1625年在曼哈顿岛上开始兴建“阿姆斯特丹堡”,后称作“新阿姆斯特丹”(Nieuw Amsterdam)[6][7]。荷兰殖民总督彼得·米纽特英语Peter Minuit于1626年从勒納佩人[8]处以60荷兰盾[9](2006年约为1000美元)购得曼哈顿岛[10],因此以价值24美元的玻璃珠购得曼哈顿的传闻并不符实[11][12]。

1664年,新尼德兰总督彼得·斯特伊维桑特英语Peter Stuyvesant投降,将新阿姆斯特丹拱手让给英国人。英国人随即将此地更名为“纽约”,以海军大臣约克公爵(即日后的詹姆士二世)命名[13]。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后,英国正式获取新阿姆斯特丹(纽约),以与荷兰交换印度尼西亚的伦岛。原住民之间的内战和欧洲殖民者带来的疾病使得勒納佩人的数量在1660年至1670年间大幅减少[14]。至1770年,勒納佩人的数量已经下降至200人。[15]。

1702年,由于黄热病,纽约失去10%的人口[16]。在1702至1800年间,纽约总共遭遇七次黄热病的侵袭[17]。

18世纪初,作为贸易港的纽约在英国统治下逐渐兴旺。同时,纽约还成为了奴隶制的中心,1730年有42%的家庭拥有奴隶,在殖民地中仅次于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18]。大部分奴隶主拥有家奴,另一部分则将他们送出做工。奴隶制成为纽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奴隶在港口、银行和船运业工作。20世纪90年代,在建造新联邦政府大楼时发现非洲人埋葬地英语African Burial Ground,其中埋葬着成千上万殖民时代的非裔人。

1735年的在曼哈顿审判的曾格案件使出版自由在北美得到奠定。1754年,哥伦比亚大学根据乔治二世的宪章在曼哈顿下城建立起来,当时名为国王学院[19]。印花税法国会英语Stamp Act Congress于1765年10月在纽约集结。自由之子在同一时期组织起来,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与英国驻军频繁发生冲突。

 长岛会战于1776年在布鲁克林展开,是美国独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长岛会战于1776年8月在今日的布鲁克林区内进行。美国在此战中失败,由此在纽约的军事冲突减少,该城也成为英国在北美的军事和政治中心。纽约此时成为保皇派英语Loyalist (American Revolution)和脱逃奴隶(英国承诺给予加入本方的脱逃奴隶自由)的庇护所,至少10,000名脱逃奴隶在英国占领纽约时涌入城内。1783年撤离日英语Evacuation Day (New York)英国从纽约撤出(纽约也是英国最后一个撤离的港口),并将3,000名获得自由的奴隶安置到新斯科舍。其他自由奴隶则去了英格兰和加勒比地区。

1776年9月11日,英美代表在斯塔滕岛会面,这也是战时唯一一次双方试图和平解决冲突。美方代表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英方代表包括豪勋爵英语Earl Howe。在英国占领纽约后不久,纽约爆发大火,近四分之一的市区建筑被毁,其中包括纽约三一教堂[20]。

1785年,邦聯議會将纽约定为美国首都。纽约是《邦联条例》下的最后一个美国首都,也是美国宪法下的第一个美国首都。1789年,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华尔街联邦厅宣誓就职。在同一地点还召集了美国第一届国会和最高法院,起草《美国权利法案》[21]。1790年,纽约超越费城成为美国第一大城市。

 1840年的百老汇

在纽约州1799年的《渐进废奴法案》之下,奴隶母亲的孩子生来将为契约劳工,直至二十五岁之后方可获得自由[22]。在独立战争之后获得解放的和脱逃的奴隶共同组成曼哈顿为数众多的自由黑人人口。在几位开国元勋如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约翰·杰伊的支持之下,纽约奴隶解放会英语New York Manumission Society致力于推动奴隶制的彻底废除,并建立非裔人自由学校英语African Free School以教育黑人儿童[23]。直至1827年,奴隶制才在纽约州彻底被废除,而此后黑人也仍然面临着歧视的问题。纽约的废奴运动持续下去,其中许多运动领袖都是自由学校的毕业生。1840年,纽约市的黑人人口超过16,000[24]。

19世纪,在贸易的持续发展和欧洲移民的推动下,纽约发生巨大的变化[25]。在《1811年委员会计划英语Commissioners' Plan of 1811》下,城市的街道覆盖至整个曼哈顿。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将纽约港与北美内陆市场(农作物及其他商品)通过哈德逊河和五大湖连接起来[26]。同时,纽约的政治也开始受到坦慕尼协会(爱尔兰和德国移民支持的政治机构)的主导[27]。

在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有许多知名的美国文坛人物居住在纽约,其中包括威廉·卡伦·布莱恩特英语William Cullen Bryant、华盛顿·欧文、赫尔曼·梅尔维尔、鲁弗斯·维尔莫特·格里斯沃尔德英语Rufus Wilmot Griswold约翰·基斯英语John Keese纳撒尼尔·帕克·威利斯英语Nathaniel Parker Willis以及埃德加·爱伦·坡。在旧商界精英的游说推动下,1857年中央公园建立起来,成为全美国第一个景观公园。

现代历史  1900年的曼哈顿小意大利

爱尔兰大饥荒使大批爱尔兰移民涌入纽约,到1860年,四个纽约人中就有一个出生于爱尔兰(总共超过200,000人)[28]。同时,德意志革命也使德国移民大量迁入,1860年另外四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自德国[29]。

民主党候选人在选举中屡屡获胜,纽约与美国南方也产生紧密的联系。1861年市长费尔南多·伍德号召纽约跟随南方退出联邦,但他的这一号召最终没有成行[23]。在南北战争期间,对于征兵法律的不满导致1863年由爱尔兰裔工人阶级领导的纽约征兵暴动[23]。

 1913年的纽约夜景,中间的建筑物是伍尔沃斯大楼

移民与黑人长期存在竞争,由此暴动演化为对纽约黑人和其财产的攻击。暴动者将有色人种孤儿院烧毁,其中200名儿童幸得逃生[29]。此外他们还杀死近100名黑人,攻击了更多,尤其是在港口区域。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惨重的骚乱之一[30]。暴力活动导致许多黑人离开纽约前往威廉斯堡、布鲁克林和新泽西,至1865年,曼哈顿的黑人人口跌破10,000(1820年水平)。白人工人阶级由此取得统治地位[29]。

 1930年建筑工人在帝国大厦上工作 1933年的纽约曼哈顿金融区 哈马舍尔德(第二任联合国秘书长)于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外留影

1898年,布鲁克林(当时为一个独立城市)、纽约县(包括布朗克斯的一部分)、里士满县和皇后县的西部合并,正式成为现代的纽约市[31]。1904年,纽约的地铁系统开始合并运作,帮助巩固了这座全新的城市。20世纪上半叶,纽约成为世界工业、商业和通讯业的中心。

同在1904年,“斯洛昆将军号英语PS General Slocum”蒸汽船在东河起火,船上1,021人身亡。1911年,纽约三角内衣工厂发生火灾,146名工人身亡,这是纽约历史上最大的工业灾难,它也促进国际妇女服装工人联合会英语International Ladies' Garment Workers' Union的发展,推动了工厂安全标准的进步[32]。

1890年,纽约的非白人人口为36,620[33]。20世纪20年代,纽约成为非裔美国人从南部移民英语Great Migration (African American)的重要目的地,到1916年,该城已成为北美最大的非裔城市聚居地。在禁酒时期,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展开,黑人文学和文化生活得到兴旺。经济的繁荣推动大量摩天大楼的建设,塑造了纽约的20世纪天际线。

 格林尼治村的石墙酒吧,1969年石墙暴动的发生地,美国国家历史名胜[34] 1930年的纽约 约1932年的纽约 正在建设中的洛克菲勒中心,摄于1933年12月

20年代初,纽约超越伦敦,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区。纽约城市圈的人口在30年代超过10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特大城市[35]。大萧条时期,改革家菲奥雷洛·拉瓜迪亚当选市长,带领纽约复苏,同时坦慕尼协会垮台,结束其八十年的政治霸权[3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约经济再次繁荣。在战时该城毫发未伤,由此也成为世界的领头城市,华尔街也成为美国经济霸权的龙头。联合国总部大楼(1950年)的建设奠定纽约的政治影响,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崛起使纽约超越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37]。

 1977年的纽约 1980年的纽约 2001年9月11日,联合航空175号班机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南塔

60年代,产业升级导致失业率上升,纽约遭遇严重的经济问题,犯罪率持续上升,这一困局一直延续到70年代[38]。80年代,金融业的复兴使纽约的经济状况得到好转,但犯罪率仍然居高不下,并继续上升直至90年代初[39]。在治安策略的改革、经济状况的改善、绅士化的进程和新移民的联合作用下,犯罪率开始大幅下降。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中心“硅巷英语Silicon Alley”开始崛起。2000年人口普查中,纽约的人口达到历史新高,而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再次达到新高。

纽约是九一一袭击事件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城市。世界贸易中心1号、2号和7号楼被摧毁,近3,000人死亡[40]。新的世贸中心(包括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九一一国家纪念中心和博物馆及其他三幢办公楼)還在原址重建當中。前兩幢建築已經完工,分別在2014年11月3日與2014年5月21日落成啟用[41]。于1909年7月19日开放的纽新捷运世界贸易中心站也在袭击中被毁。2003年11月23日,臨時車站啟用。2016年3月4日,重建後的車站以新名稱世界貿易中心交通樞紐World Trade Center Transportation Hub)正式啟用。[42]。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落成后将成为西半球最高楼[43]及世界第6高楼,它的塔尖达到1,776英尺(541米),表示美国独立的年份[44][45]。2012年4月30日起,这一建筑已经成为纽约第一高楼[46][47]。

2020年3月,曼哈頓確診紐約市首例COVID-19病例。疫情在全美大流行前已在紐約感染造成大流行,截至2021年3月,紐約市已記錄超過30000人死亡,此次疫情造成大量企業倒閉。[48][49][50][51][52]

^ Evan T. Pritchard: Native New Yorkers: the legacy of the Algonquin people of New York, p.27 (2002); ISBN 978-1-57178-107-9 ^ Rankin, Rebecca B., Cleveland Rodgers. New York: The World's Capital City, Its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ions to Progress. Harper. 1948.  ^ Wpa Writer's Project:A Maritime History of New York, p.246;Going Coastal Productions (2004) ISBN 978-0-9729803-1-9 ^ The Flemish Influence On Henry Hudson. The Brussels Journal. [2011-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9).  ^ Paumgarten, Nick. Useless Beauty - What is to be done with Governors Island?. 纽约客 LXXXV, No 26. 2009-08-31: 56. ISSN 0028-792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 Dutch Colon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ional Park Service. Accessed May 19, 2007. "Sponsored by the West India Company, 30 families arrived in North America in 1624, establishing a settlement on present-day Manhattan." ^ Tolerance Park Historic New Amsterdam on Governors Island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12-16., Tolerance Park. Accessed May 12, 2007. See Legislative Resolutions Senate No. 5476 and Assembly No. 2708. ^ Frederick M. Binder, David M. Reimers: All the Nations Under Heaven: An Ethnic and Racial History of New York City, p.4;(1996)ISBN 978-0-231-07879-5 ^ Pieter Schaghen Letter 16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ebben t'eylant Manhattes van de wilde gekocht, voor de waerde van 60 gulden: is groot 11000 morgen. ... "("... They have purchased the Island Manhattes from the Indians for the value of 60 guilders. It is 11,000 morgens in size ...) ^ Value of the Guilder / Euro.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al History. [2008-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2).  ^ Letter describing purchase by Pieter Schaghen from Dutch National Archive, The Hague, with transcription. Nnp.org. [2010-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3).  ^ Miller, Christopher L; Hamell, George R. A New Perspective on Indian-White Contact: Cultural Symbols and Colonial Trade.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Historians). 1986-09, 73 (2): 311–328. JSTOR 1908224. doi:10.2307/1908224.  ^ Homberger, Eric. The Historical Atlas of New York City: A Visual Celebration of 400 Years of New York City's History. Owl Books. 2005: 34. ISBN 0-8050-7842-8.  ^ "Native America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enn Treaty Museum. ^ "Gotham Center for New York City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meline 1700–1800 ^ "Timeline of Yellow Fever in Americ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PBS). ^ "The Early History of Yellow Fev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Pedro Nogueira, 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英语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2009. ^ Adele Oltman. The Hidden History of Slavery in New York. The Nation. 2005-10-24 [201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 Moore, Nathaniel Fish. An Historical Sketch of Columbia College,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1754–1876. Columbia College. 1876: 8.  ^ Trinity Church bicentennial celebration, May 5, 1897 By Trinity Church (New York, N.Y.) p. 37 ^ The People's Vote: President George Washington's First Inaugural Speech (1789).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 Douglas Harper. Slavery in the North - Emancipation in New York. 2003 [2013-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4).  ^ 23.0 23.1 23.2 New York Divided: Slavery and the Civil War online exhibi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York Historical Society, (November 17, 2006 to September 3, 2007, physical exhibit), accessed May 10, 2012 ^ Leslie M. Harris, "African Americans in New York City, 1626–186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epartment of History, Emory University ^ Ira Rosenwaike (1972). Population History of New York C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55. ^ Bridges, William. Map Of The City Of New York And Island Of Manhattan With Explanatory Remarks And References. 181 1.  ; Lankevich (1998), pp. 67–68. ^ Mushkat, Jerome Mushkat. Fernando Wood: A Political Biography.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6. ISBN 0-87338-413-X.  ^ "Cholera in Nineteenth Century New Yor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NY,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 29.0 29.1 29.2 Leslie M. Harris, "The New York City Draft Rio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xcerpt from In the Shadow of Slavery: African Americans in New York City, 1626-1863,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 Cook, Adrian. The Armies of the Streets: The New York City Draft Riots of 1863. 1974: 193–195.  ^ The 100 Year Anniversary of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5 Boroughs into New York City, New York City. Retrieved June 29, 2007 ^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Triangle Factory Fire. Cornell University.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2).  ^ Ira Rosenwaike (1972).Population History of New York C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78. ^ Workforce Diversity The Stonewall Inn,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National Register Number: 99000562.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2011-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 New York Urbanized Area: Population & Density from 1800 (Provisional). Demographia.com. [200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 Allen, Oliver E. Chapter 9: The Decline. The Tiger – The Rise and Fall of Tammany Hall.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ISBN 0-201-62463-X.  ^ Burns, Ric.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 New York: A Documentary Film (Transcript). PBS. 2003-08-22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19).  ^ Allan Tannenbaum. New York in the 70s: A Remembrance. The Digital Journalist. [2011-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0).  ^ Christopher Effgen. New York Crime Rates 1960–2009. Disastercenter.com. 2001-09-11 [2010-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9).  ^ Missing Doctor Added to List of 9/11 Victims. TWO SL LLC, New York, NY. Associated Press. 2008-07 [201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5).  ^ Report: WTC Faces Up To 3-Year Delay. Associated Press via New York Post. (New York, New York). 2008-06-30 [2008-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4).  ^ Project Updates: World Trade Center Transportation Hub. Lower Manhattan Construction Command Center. [2012-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 Katia Hetter. It's official: One World Trade Center to be tallest U.S. skyscraper. CNN. 2013-11-12 [201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 New York City Skyscraper Diagram. Skyscraper Source Media. [2013-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1).  ^ World Skyscraper Construction 2013. Skyscraper Source Media. [2013-01-22].  ^ Laura Matthews. One World Trade Center On Top As Tallest Building In New York City.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2012-04-30 [2013-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30).  ^ Benjamin Lesser. It’s official: 1 World Trade Center is now New York's tallest skyscraper. Daily News. New York. 2012-04-30 [2013-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3).  ^ 調查:紐約市23萬小企業中 有3分之1恐倒閉. 自由電子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 疫情爆發殯儀館塞爆!紐約650具遺體躺碼頭半年無人領. 自由電子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 疫情打擊 美感恩節遊行大縮水. 自由電子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 疫情擴及歐美亞引恐慌 全球股市蒸發逾150兆. 自由電子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 美國紐約州確診病例破三萬. 自由電子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照片由:
Statistics: Position
1254
Statistics: Rank
94953

添加新评论

Esta pregunta es para comprobar si usted es un visitante humano y prevenir envíos de spam automatizado.

安全
792386415单击/点按此序列:6961

Google street view

附近哪里可以睡 纽约 ?

Booking.com
487.403 总访问量, 9.187 兴趣点, 404 备份路径, 29 今天访问.